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秦淮河流域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及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张顾, 黄亮, 王加虎, 蒋志昊, 陆晓平, 罗晓春
干旱气象    2023, 41 (1): 54-63.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3)-01-0054
摘要339)   HTML6)    PDF(pc) (12338KB)(711)    收藏

研究秦淮河流域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及径流变化归因对该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秦淮河流域气象水文观测数据和遥感资料,采用β-z-h三参数综合指示法、联合突变检测法等分析该流域气象水文序列时空变化趋势、变异点和变异度,采用弹性系数法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秦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和年径流深呈显著增加趋势,且未来仍将保持显著增长趋势;年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蒸散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且未来仍将维持微弱上升;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减少趋势,且未来仍将维持显著减少。年降水量未发生变异,年平均相对湿度在2004年发生巨变异,年平均气温在1994年发生强变异,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在2003年发生中变异,年径流深在2002年发生弱变异。(2)基准期(1981—2002年)和变化期(2003—2019年)秦淮河流域径流深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参考作物蒸散量、下垫面指数呈负相关;变化期较基准期参考作物蒸散量和下垫面指数弹性系数增大,而降水量弹性系数减小,下垫面指数的变化对径流增加贡献量较大(91.20%),表明人类活动引起的下垫面变化是径流增加的主要因素,起正贡献作用。秦淮河流域城市发展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一方面保护滞蓄能力较强的耕地和林地,另一方面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防洪压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长江航道江苏段风灾事故分析
张振东, 田小毅, 黄亮, 白静漪, 汪玲玲
干旱气象    2020, 38 (03): 511-517.  
摘要259)      PDF(pc) (1209KB)(1411)    收藏
利用2015—2017年长江航道江苏段风灾事故和长江沿线自动气象站数据,结合沿线地理特征和大气背景,分析风灾事故与强风、强横风的关系,建立合理的大风评价指数。结果表明:(1)春季是风灾事故高发期,与这一时期强风和强横风发生频率高有关;(2)14:00—15:00(北京时)是风灾事故与强风的共同高发期,这与午后对流性大风增多有关;(3)长江航道江苏段地理环境差异直接影响强风和强横风的发生频率,并间接影响风灾事故的发生量;(4)建立航道风压预警等级体系,当风压在40 N·m-2以上时危险性较大;(5)瞬时大风增强对船舶航行影响较大,大风危险性指数(WFI)对大风危险性评估更合理;(6)通过计算气流经过水面的变性作用,重新估测冬、夏季江面船舶可能受到的最大风力,验证了当前风力预警指标的合理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